任正非,在中国商业史上,注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。他的名字随着美国制裁华为、孟晚舟事件,逐渐被大众所知。
然而,任正非一向是一个很低调的企业家,关于他的事迹,他如何创立华为,如何让华为由弱变强,成长为世界500强,成为全球通信的引领者,人们并不全然了解。
从创业之初的2万元到数千亿,从深圳小厂到世界巨头,出身平凡的任正非,是如何做到的?
在倪云华著作的书《任正非全传》中,向我们全面展示了这位“既伟大又平凡”的企业家。这本书用全新的素材,详实的资料,真实全面地介绍了任正非坎坷的人生经历、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。
作者倪云华,研究华为和任正非20余年,对于华为各个关键事件、任正非的人生历程,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,堪称这方面的专家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企业家的传奇经历,这也许对你我都有很大的启发。
1982年,38岁的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后,被安排到深圳南油集团工作,这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,能来到这里工作,可谓前途无量。
在集团工作两年后,任正非被安排到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工作,担任这家公司的副经理。
上任后不久,任正非就谈成了一笔200多万元的大生意,他非常高兴,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大的订单。
任正非极其谨慎,从生产到发货,他都亲自把关,并按合同规定如期将货物发给对方。
然而对方收到货物后,却迟迟不给货款,一开始对方还找一些理由推脱,后来干脆电话就不接了,人也找不到了,任正非这才意识到,自己被骗了!
200万,即使放到今天,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,更何况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。要知道,当时人均工资还不到100元!
面对如此大的损失,任正非在南油集团也待不下去了,不久之后,妻子也和他提出了离婚,还带走了他的一对儿女。事业上遭受到巨大的打击,家庭上妻离子散,这成了任正非人生中最低谷的阶段。
在那段时间,任正非不仅没有收入,一家老小还等着他养活,生活十分艰难。他的父母来看望他,几个人只能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。
每天傍晚,母亲提着篮子,到菜市场买些便宜的小鱼小虾,或者低价买一些不新鲜的蔬菜拿回来做了吃。
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,人生中遭到如此大的打击,这种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悲凉?
好在任正非是一个不肯认输的英雄,他并没有被打倒,既然工作处处不顺利,为何不自己创业?
鲁迅先生曾说:“其实地上并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
在任正非的脚下,既然前路已经被封住了,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!
此时的任正非,尽管从商经验还不足,但他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还是鼓起勇气,联合自己结交的五位好友,东拼西凑了2万块钱,创办了一个名叫“华为“的公司。
从此以后,一个真正属于任正非的时代已悄然开启。
华为的全名是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,名字中虽然有“技术”两个字,但一开始从事的业务,却与技术没有多大关系。公司既然注册了,就得维持下去,要维持就得赚钱,那做什么赚钱呢?
朋友介绍他卖墓碑,买一块墓碑的胚,料不过百八十元,上面刻好字装饰好,一转手就能卖三五百。如果精雕细琢一点价格可能更高,能到上千元。
这种生意很暴利,但对于华为这样一个技术公司来说,肯定不是长久之计,因此任正非考虑一番拒绝了。
后来在朋友介绍下,华为开始代销工 矿场所需的工业仪器,可这里的订单太少,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。
华为的出路在哪里?
成功有时看似是一种偶然,但也伴随着必然。对于陷入危机的任正非来说,那个叫作程控交换机的产品,就是给他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,称控交换机市场,还被国外公司垄断着,中国没有自己的技术,要想用电话,就必须花高价从国外购买。如果谁能够代理产品,谁就可以从中大赚一笔,这里面就潜藏着巨大的商机。
在那样一个时代,谁拥有了有效的资源,谁就能通过渠道拿到产品,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。
任正非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,准备进入该领域大干一场。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,他也只能通过代理方式来获利。一段时间后,任正非熟悉了业务,经过多方打听,在香港找到了一条新的代理渠道。
在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,华为也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,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华为的第一款主打产品BH01,由于服务好,价格比同行便宜,上市后就供不应求。但就在这个时候,华为面临了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,一旦处理不好,就会遭遇关门的危险。
第一个问题是,订货量大了,必然要大量资金周转,然而华为当时的现金流十分紧张,不要说员工工资了,连各种加班和费用都没有。最困难的时候,任正非连续6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。
第二个问题是,华为都是购买零配件组装产品,哪些厂家也自己生产和销售,这就可能使华为供货得不到保障,产品不能及时供应给客户。
如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呢?
任正非一面让员工继续组装产品,一面让技术人员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。厂房没有空调,只有几个吊扇,大家就在机器的高温下,挥汗如雨,夜以继日地工作,设计的电路不断修改调试。
由于没钱买设备,大家就用一些不花钱的土办法进行测试,技术人员拿着放大镜对成千上万个焊点逐个看,有个工程师甚至累得眼角膜脱落。
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产品终于研发出来,经过检验,全部合格。
技术问题解决了,最难的是现金流。在无奈之下,任正非不得不咬牙,以24%的年利率借高利贷,以保证研发进行进行,同时给员工发了工资。
然而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股东们,不但一分钱没拿,还自己掏腰包来维持公司运转。正是靠着这种上下一心的精神,华为终于熬了过来。
就在华为高速发展的时候,中国迎来了房地产和股票的大火热,很多人因此一夜暴富,成为人生赢家。潘石屹后来回忆,他就是在那个时候,在海南赚得人生第一个100万。
面对如此暴利的行业,华为要不要进军?任正非不为所动,他完全清楚,自己要做的事,就是自己最熟悉的事,研发小型交换机。
这正如巴菲特所说:“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“。
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,哪怕再赚钱,也有可能是个坑。如果你盲目进去,很有可能钱没赚,还会亏得血本无归。
此后,他继续加大投入研发,做出一款又一款新产品,逐渐摆脱掉靠低端机、功能单一的劣势。
这就是任正非的大智慧,一位真正的民族企业家。
任正非是当代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,《时代周刊》评价任正非是“一个为了信念而战的硬汉”。任正非身上那种不管遇到艰难险阻,永不屈服,永不奋斗的精神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。
如果你想了解任正非跌宕起伏,传奇的一生,想了解任正非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和人生哲学,这本书是比较好的选择。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领取~